【48812】路面工程名词解释doc
:是以天然气候要素的归纳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准则,从剖析天然归纳状况与公路工程的实践联系动身,选出具有分区含义的主导标志,并留意地表气候的地带性(纬度)和非地带性(海拔高度)差异,使在同一区内修路特色类似。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
:于路槽地上以下80cm内,每10cm取土样测其稠度,这些稠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首要包含各种用沥青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粒料底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或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指路面交工检验时,晦气时节,在规范轴载效果下,规范轴载双轮轮隙中心的最大弯沉值。
: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笔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笔直压力比较所占份额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作业区。
:因为资料微结构的部分不均匀,诱发应力会集而呈现微损害,在应力重复效果之下微量损害逐渐累积扩展,总算导致结构损坏。
:在破坏的土和原状松懈的土(包含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依照必定技能方面的要求,经拌合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维护成型,其抗压强度契合相关规则要求的混合料。
:在破坏的土和原状松懈的土(包含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水泥和水,依照必定技能方面的要求,经拌合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维护成型,其抗压强度契合相关规则要求的混合料。
:在破坏的土和原状松懈的土(包含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工业废渣和水,依照技能方面的要求,经拌合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维护成型,其抗压强度契合相关规则要求,以此建筑的路面底层。
: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构筑的底层。
、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式、沥青外表处治、沥青玛蹄脂碎石
:路面规划运用期末晦气时节,规范轴载效果下双轮轮隙中心容许呈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是指路面交工检验时,晦气时节,在规范轴载效果下,规范轴载双轮轮隙中心的最大弯沉值。
:各个国家依据本国国情确认规范轴载,我国路面规划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规范轴载。以BZZ-100表明。
:路基或路面在规则荷载效果下发生笔直变形,卸载后能康复的那一部分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