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价格那些人那些事
1987年老照片。这张照片里的姑娘小伙,很多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技术权威。包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宁艳芳,省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管理总站原站长单建国,以及徐玉堂、胡再祥、张国金、刘金城、张少玲、曾湘华、彭英武、彭根良、严月霞等。
深山密林中,造价人用脚步丈量延。为了确认和保证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造价人需要沿着竣工图所绘的线路在实际现场再反复核实。
13年前,张娟丽(左一)作为参赛队员,在全省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知识竞赛中捧回团体冠军奖杯。
13年后,省直单位“超英杯”工程建设价格职业技能竞赛召开。作为参赛教练兼队员,张娟丽(右三)又在这里勇夺团体第一名。
BIM卓越的模拟性、可视化、信息化集成性等特点,代表了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您现在看到的这些历史照片和人物故事,讲述了一个或许陌生的建设工程建设价格行业。但这个行业的他们,不惧风雨,默默奉献,同您一样共同经历岁月的沧桑。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南建设工程建设价格行业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接领导下,决心快速推进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工程建设价格治理体系,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拥有6万多从业人员的湖南造价人,也希望得到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最早时,造价人使用的是算盘,到后来改为计算尺、手摇计算机、计算器。现在,造价人的“拿手武器”已经是现代化的计算机和大型软件工作平台。
上海计算机打字厂制造的飞鱼牌JSY-20型手摇计算机,保存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造价事务所档案室。该手摇计算机在湘钢、涟钢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被造价人员大量使用。
上海计算尺厂制造的飞鱼牌1002型计算尺,保存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造价事务所档案室。上世纪造价人员及工程师们曾普遍的使用计算尺。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个任务。为使国家投资发挥最大效益,基建预结算职能于1954年应运而生。“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造价人”。在荒郊野外的建设工地,随处可见“帐篷造价”和“马背造价”。
上世纪60至70年代,湖南组织百万民工,掀起铁路大会战。造价人与工程建设者一起爬高山、涉险滩、顶酷暑、冒严寒。饿了,啃一个干馒头;渴了,喝一口山泉水。
湖南省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管理总站成立于1978年7月,原名湖南省建筑工程定额管理站。四十年来,造价管理总站历经了单文翰、龙寿康、叶运烈、刘跃龙、宁艳芳、单建国、颜和平七任站长。上世纪80年代,一批批刚从学校毕业的姑娘小伙来到定额管理站报到上班,作为元老和骨干,他们呕心沥血,献身造价管理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青丝已成华发,如今已是沉稳厚重的行业权威。
建设者们到哪里,造价人的脚步就跟到哪里。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省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管理总站的同志们第一时间赶到了汶川救灾现场。为保证灾区援建工作早日完成,他们争分夺秒,克服高原反应,冒着余震和塌方危险,穿梭在灾区的高山峡谷,收集地材产地信息及价格,编制过渡安置房工程预、结算,顺利完成灾后援建任务,由于成绩突出,他们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集体。
2013年,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造价工作人员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常德、岳阳、衡阳境内的6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竣工现场勘查及结算评审工作。这63座水库零散分布于三地的不同山区,范围广、时间紧、任务急,为确保达成目标,湖南建行组织了近30人的三个项目团队现场办公。时值夏秋之交,夏天的酷热未散,库区的蚊虫滋生。造价员工白天勘查,晚上核对,每天保持16小时左右的高强度工作。行程最远的一天,在常德壶瓶山的山沟沟里辗转600余里山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湖南建行仅用22天就完成了全部的现场勘查以及结算评审,评审金额近3亿元,节省了大量建设投资。
2010年,湘能卓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标中电投集团投资兴建的缅甸水电站项目,负责缅甸电源电站、密松和其培水电站的施工电源项目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这项任务艰巨,但更有使命感。这是湖南企业借“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国门的典范,关系到国家形象。
项目处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交接位置,小地震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吃着饭,房子就开始摇晃。这里的蚊虫也不容忽视,不了解什么时候蚂蝗就飞到身上吸食血液,所以造价人只要进入项目地区就必须吃喹啉、防疟疾。此外,这里位于缅北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之间,特区武装经常与政府军交战,枪林弹雨堪称常态。因此项目工地上设置了警戒岗亭观察战情,随时准备组织人员撤离。
1989年3月1日,《人民日报》以“一项建议=7000万元”为题告诉全国人民:湖南建行专家小组提出升船机改为船闸的建议,为五强溪水电站工程节约投资7697万元。
这就是造价人创造效益的最好体现。位于怀化市沅陵县的五强溪水电站,是上世纪80年代湖南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投资高达61.8亿元,资产金额来源复杂,供应渠道众多,是一个典型的“拼盘”项目。各种关系的纷争最终聚焦在经济利益上,尤其是材料价格差异的核定和工程价款的结算,这就需要一个既内行又公正的“第三方”。湖南建行勇敢地充当了这样的“第三方”角色,将工程建设价格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实现节约投资、创造财富。
长沙市地铁1、2号线已经开通运营,星城人民享受到了地铁出行的便利。长沙建设1公里地铁线路要多少钱?建设一座地铁车站要多少钱?有没有花钱的标准?很多人心中会有这样的疑惑。在2009年之前,这样一些问题可能不好回答。但2009年之后,这样一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
2009年,省建设工程建设价格总站和长沙市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管理站作为主编单位编制了《长株潭城市轨道交通估价表》,使得长沙成为继北京、上海、南京、广州之后拥有地铁计价标准的城市。造价人员多次下工地、工厂调研、测算,出具了管片、碎石混凝土等预算价格,2009年至2016年,共计审定地铁、磁浮工程概算约1035亿元。以正在建设中的长沙5号线亿元,折合到每正线亿元。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光阴模糊了她靓丽的容颜,却记取了她最美的笑容。她就是张娟丽,现任湖南湘能卓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质监部经理。
相隔13年,两座冠军奖杯。或许旁人只看到了无限的荣誉,而她,却陪伴着湘能卓信两辈造价人,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坚持!
岁月的洗礼,这一个女人,把自己练成了公司的质量标杆和行业标准,为公司优质高效作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国家有效节约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计价麻烦,找树哥调解。”这是长沙建筑行业内流传的一句话。两鬓斑白的李树文,作为长沙市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系统的一名“老兵”,从始至终保持着30年前刚入行时的工作热情。
李树文经常说:“我们是做工程建设价格计价称杆的,关键是做好准确的定盘星。”每天办公室接待咨询就像看“门诊”。对各种工程计价争议问题,他总是依据合同、计价政策、现场环境和实施工程的方案,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做到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他是行业公认的造价专家,带头深究造价理论、努力培养年轻人才的践行者。业内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基本都听他讲过课,长沙市造价站17个人就有12人获得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
一个平常的日子,湖南新星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基来到某大型综合体项目工地开会,设计方在会议中推荐应用BIM技术。BIM卓越的模拟性、可视化、信息化集成等特点,给罗国基的印象十分深刻,可谓“一见钟情”。
爱上BIM的罗国基,带领课题组不断钻研深入。然而,在BIM应用还未完全成熟的大环境下,阻力可想而知。在一次会议上,某实施工程单位甚至当场断言:“项目设计到施工环节根本不可能打通,BIM的设想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这对于罗国基及课题组的成员来说,无异于一记当头闷棍。罗国基一度有点血气上涌,他很激动地申辩道:“过去Autodesk CAD进入建筑行业的时候,不也是困难重重吗,现在慢慢的变成了了大家吃饭的家伙。再看看BIM,尽管有困难,难道不正是之前CAD的写照吗?!”
随着研究的愈发深入,罗国基发现BIM更适合“高富帅”:要求项目规模大、投资不能小、有个性,因此BIM的眼光不低,不是随便可以上的。从“一见钟情”到真正掌控BIM,必须要全身心投入,真情的付出和投入必然会有回报。
造价行业的女孩子不多,能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年轻女孩子就更是罕见了。27岁的高玖藜,来自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刚刚获得“超英杯”工程建设价格技能竞赛一等奖和“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学的是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专业,“学霸”高玖藜在浙江大学毕业后就奔赴了工程一线D模型的过程是二次创作的过程,最后输出的成果却是建设一座建筑所需要的材料、细节化的东西,造价对建设过程起着管理控制的作用,在我看来还挺有趣的。”
身为造价人有苦有乐——苦是当然的,算量过程繁琐、枯燥,有的项目应业主要求,反复修改十多次,通宵达旦;工作条件艰苦,在100多米的屋顶,攀爬30来米高的钢梯,上去时胆战心惊,下来时全身僵硬。但乐也在其中,高玖藜认为,在结算审计过程中审核每一分费用,为项目节省每一笔成本,都让自己身为造价人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