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那么深中国的大连湾跨海隧道的如何修建的?创造了哪些价值
海水那么深,承受着巨大的水压,那中人类是如何修建能够通车的海底隧道的?这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也是一个展示中国工程技术实力的问题。接下来带您了解中国最近刚通车的海底隧道工程,感受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海底隧道是指在海底或水下建造的隧道,用于连接两岸或两个岛屿,或者用于交通、通信、输水、输电等目的。
海底隧道是人类工程史上最复杂、最困难、最高风险的工程之一,它需要克服海水的压力、渗透、腐蚀、地震、泥沙等多种自然因素,以及人为的破坏、等社会因素。
海底隧道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它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方法,以及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和运行。
海底隧道并不是近代才出现的工程,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人在巴比伦建造了一条连接两岸的水下隧道。但真正意义上的海底隧道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兴建的。
最早的海底隧道是英法海峡隧道(Channel Tunnel),它于1994年正式开通,连接了英国和法国,变成全球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建造了许多海底隧道,如日本的青函隧道(Seikan Tunnel)、美国的波士顿港隧道(Ted Williams Tunnel)、土耳其的马尔马拉海峡隧道(Marmaray Tunnel)等。这些海底隧道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在2023年,中国也将迎来自己的海底隧道工程——大连湾跨海隧道。而且是北方地区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它就是大连湾跨海隧道。
大连湾跨海隧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连接了中山区和甘井子区。这两个区域原本只可以通过港湾桥和星海湾大桥来通行,但这两座桥梁经常堵车,给市民带来了很多不便。未解决这个问题,大连市政府决定建设一条跨越大连湾的海底隧道,让南北两岸的人类能快速、安全、舒适地出行。
大连湾跨海隧道于2017年3月30日开工建设,历经6年多的艰苦奋斗,于2022年9月29日全线日正式通车运营。这是中国北方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工程,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创造了多项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
大连湾跨海隧道通车后,将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缓解大连的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推动大连湾的两岸一体化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它不仅仅可以让市民节约时机和金钱,还能够带动两地互联互通。
大连湾跨海隧道作为大连湾跨海通道的核心部分,它还有着许多建设特点和技术创新。它是是我国首个采用干坞法施工的跨海沉管隧道工程。干坞法施工就是在岸上建造一个巨大的水池,然后在水池里预制沉管,再把沉管运到海上安装。
这样既能够保证沉管的质量,又能大大的提升施工效率,还能够大大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你可能会问,为何需要用沉管呢?沉管就是一种特殊的钢筋混凝土管,它能承受海水的压力和地震的冲击,还能够根据地形和水深进行灵活的拼接,很适合跨海隧道的建设。
大连湾跨海隧道由18节沉管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约6万吨。这些沉管都是在岸上的两个干坞里预制的,每个干坞同时预制3节沉管。预制完成后,沉管就要被运到海上安装。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不简单,要经过出坞、浮运、对接、下沉、安装等多个步骤。
而且还要考虑到海流、风浪、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他船只和渔业活动的干扰。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和精确,施工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碎石基床全漂浮整平工艺、水下线缆插座国产化改造、整平船自动化整平系统、沉管安装信息化智慧管理云平台等。通过这一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施工团队实现了20个月安装18节沉管的目标,创造了国内沉管安装的“新速度”。
大连湾跨海隧道在建设技术和方法上有着突破性的创新,同时在隧道的形式和功能上也有着独特的设计。
隧道的横截面是两孔一管廊的样子,中间的管廊里有四层,分别是用来排烟、走电缆、安全通行和放水管的。这么做既能让隧道里的空气和信号保持良好,又能方便日常维护和紧急救援。隧道里还装了智能交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各种设备设施,让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便捷地通过。
大连湾跨海隧道是大连市重点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它不仅是一条隧道,更是一座桥梁,连接了大连湾两岸的经济、文化和人文。它对于提升大连市的城市形象、优化大连市的交通结构、推动大连市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大连市的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连湾跨海隧道是一条快速通道,它可以缩短大连湾两岸的距离,提高交通效率,节约时机成本。据介绍,大连湾跨海隧道通车后,从中山区到甘井子区只需5分钟,比原来的渡轮或绕行减少了近一个小时。这对于往来于两岸的居民、商家、游客等都是一个福音。
这意味着,人类能在早上吃完中山区的早餐,然后开车穿过海底隧道,到甘井子区上班;或者你可以在下午下班后,开车穿过海底隧道,到中山区享受美食、购物、娱乐;或者你可以在周末和家人朋友,开车穿过海底隧道,到两岸的景点游玩。这样的生活是否很美好?
其次,大连湾跨海隧道是一条生命线,它能加强大连市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都知道,大连市是一个沿海城市,面临着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发生灾情,渡轮可能没办法正常运营,绕行也可能堵车拥挤。
而海底隧道则可当作一条稳定可靠的应急通道,及时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援物资,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海底隧道内还设置了智能交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多种设备设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通行环境。
再次,大连湾跨海隧道是一条绿色通道,它能够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据估算,大连湾跨海隧道通车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万吨。这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比如采用干坞法施工,在岸上预制沉管,在水下安装沉管;采用碎石基床全漂浮整平工艺,在水下铺设碎石基床;采用水下线缆插座国产化改造,在水下连接线缆等。
最后,大连湾跨海隧道是一条幸福通道,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连湾两岸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海底隧道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带动两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与互动。
比如说,在南岸梭鱼湾地区规划建设了一个集商务办公、商业娱乐、住宅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北岸东港商务区规划建设了一个集金融服务、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化新城区。这些新城区将为两岸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生活服务和休闲选择。
总之,大连湾跨海隧道是我国工程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体现。它不仅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也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发展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