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人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赣州市人防办始终牢记“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坚持“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赣州人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聚焦备战打仗,战备实力显著提升。一是指挥通信体系更完善。市基本指挥所“123工程”在全省指挥所维护管理评比中获评优秀,市预备指挥所“126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机动指挥所平台建设,18个县(市、区)建成人防应急指挥中心,17个县(市、区)完成警报控制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二是防护体系更加全面。近三年全市新建人防工程面积达百万平方米,防护体系日趋完善,防护工程种类齐全,防护体系达到了上级要求和国家标准。三是实战化能力更加强大。按照实案实编实装要求加强了人防实战化能力训练,开展了全市重要经济目标普查,并按要求组建了人防抢险抢修、人防应急救援、人防医疗救护等专业队和一支200人左右的支援粤北地区防护作战的人防综合救援队。
坚持平战结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主动融入城市发展。采取自建和合作等形式,建设人防地下停车场等工程,近三年来全市新增人防车位近4万个,医疗救护和防空专业队工程占比达国家标准,人防工程布局与配比进一步优化。二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指导各县(市、区)通过人防疏散场所和人防宣传教育场所等项目,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16个县级人防疏散地域、集结点项目正积极推进。三是全面推进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市中心城区直管早期人防工程治理已完成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招标和施工招标;早期群防工程已完成除险治理29个共计1.8万平方米,总体上达到时序进度。全面开展了全市人防工程安全生产大检查,早期人防工程安全巡检做到了全履盖。
积极创新求变,攻坚能力明显提升。一是规划体系更完善。紧盯规划落实,人防规划融入市中心城区片区详规,人防条件体现在用地规划条件中,其中水西、梅林、水东等片区详规均设置了人防设施内容,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已出让或划拨的94个地块同步公布并明确了人防配置要求,得到了省人防办肯定。二是行业治理更有力。制定了人防行政处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制度,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反馈的56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审计反馈的141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三是营商环境更优化。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要求,人防审批、竣工验收备案、政务服务运行良好,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权限全面下放,解决了一批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历史遗留问题,人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赣州市人防办将聚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年”八大行动,努力实现“人防执法、工程维护管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项目开发储备”四项突破,力创“营商环境、早期人防工程治理、专业队工程和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四个品牌,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着力推进指挥体系提升。积极主动适应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要求,及时作出调整市县两级人防指挥部编成,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深入融入赣州军分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大力推进军地一体联合演练,常态化参加联动指挥演练。按实案、实编、实装标准,着力抓好平战转换、城市人口疏散、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课题,重点演练防护力量应急支援、空袭后果有效消除等重要行动。根据省人防办要求,明年上半年以前市县两级完成人民防空预案修编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高质量按期完成修编工作。
着力推进战备建设提升。加强防护工程体系建设,坚持“结建”“自建”“引建”“兼建”等“四驱”发动,积极构建平战结合、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全力做好早期人防工程治理工作,各早期人防工程主管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赣州市中心城区早期人防工程治理方案》(〔2022〕39号),尽快完成聘请专业机构评估论证,制定详细除险治理方案等工作,指定并落实专人加强早期人防工程安全巡查,封填治理要全力落实治理资金、做到安全规范施工,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着力推进融合水平提升。市人防部门将主动对接市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将人防规划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有机嵌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实现人防建设由粗放管理向精准调控转变,从城市建设基础源头上保证平战结合。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数字人防”“智慧人防”建设,全方面提升人防信息化建设水平。聚焦“缓解城市停车难”等民生问题,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推进人防项目建设,逐渐增强人防“战备、社会和经济”效益。(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