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海澱人防工程改造再利用“花樣”服務居民
從閑置或被佔用的人防工程變身為非遺體驗中心、居民文明講堂、移動式展廳、書畫大師作业室……近年來,越來越多閑置或被佔用的人防工程被“喚醒”。據海澱區國防動員辦公室音讯,隨著“疏解整治促提高”作业的推進,海澱區圍繞國防教育,以及社區“七有五性”需求、社區公益服務短板等問題,有序開展了地下空間整治作业。
走進位於龍徽產業園的田村路大街人防文明“藝”站,新鲜簡約的裝修風格不由令人眼前一亮。據了解,設計團隊秉持“安全榜首,便民為本”的主旨開展規劃,打造了非遺體驗中心、名家直播講堂、舞蹈形體空間、無人美術館等展覽展现與休閑活動空間,涵蓋非遺體驗、文明講堂、移動展廳、名著閱讀、愛國教育、書畫學堂等六大板塊,並向居民開放。
在北下關大街,位於高梁橋斜街59號7、8號樓地下一層的人防工程此前一向處於閑置狀態,改造后為書畫協會供给了創作和活動場地,舉辦創作、黨建活動,招引了轄區內書畫創作者、書畫愛好者參與其间,實現了人防工程“活”起來,讓人防工程更好地融入城市新形態建設發展。
西三旗大街的悅秀路80號院3號樓人防工程再利用項目與清景園1號樓人防工程再利用項目,經過改造后,原來臟亂差的地下空間,變身規劃合理、安全實用、居民喜愛的社區居民活動中心,打乒乓球、讀書歌唱、舞蹈健身在這裡都能實現。
在人防工程再利用過程中,紫竹院大街將車道溝社區4號樓人防地下室進行整體整理、裝修,從新加裝排風、監控、信號、微型消防站等,從技防上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改造后的空間打造為居民活動中心,引進法令咨詢、房子裝修設計咨詢、家政服務、心裡咨詢、義診、陪診等公益性的便民利民項目,不僅增加了居民之間的爱情,也讓更多的社區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參與到社區建設當中來。
海澱大街怡秀園4號樓北側人防牆面粉刷后煥然一新,西北旺鎮圖景嘉園13號樓、花園路大街晴冬園2號樓、甘家口大街四道口中海馥園4號樓人防工程,則分別變身為社區活動中心、會議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退役軍人活動站等人防宣教為一體的綜合活動空間,最大极限地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
海澱區以公益便民為導向,將地下空間再利用作為提高城市功用的重要抓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結合具體人防工程區位條件、結構布局,大力发掘人防工程地下空間再利用潛力,盤活閑置地下空間。位於東升鎮寶盛北裡西區21號樓地下二層人防工程,修建面積950平米,运用面積705平米。根據前期調研,將寶盛北裡西區21號樓地下人防工程作為黨群陣地活動場所,打造成了集愛國主義教育、國防動員、兒童互動中心、益智開發、棋牌室、桌球室、減壓室室等多功用為一體的活動場所。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