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稳居全省前列
人防工程是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工程,建好管好用好人防工程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具体体现。6月14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济宁市人防工程审批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迅速增加,人防工程结建率95%以上,人防工程总量、人均人防工程面积均稳居全省前三。市国动办先后获得了“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在“审批”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实现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集成办理。“放管服”改革以来,济宁市研究实行了人防审批与规划审批、质量监督登记与建筑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人防审图与民用建筑项目审图、人防工程完工验收备案与房屋建筑验收备案联合办理,有效压缩了人防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群众满意率。该做法作为典型经验被省和国家防办先后推广。
在“建设”上,坚持应建尽建、以建为主,将人防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设计,同步编制、同步实施。通过高频培训、现场观摩、专项验收、持续治理,让建筑设计企业熟知人防工程战备属性、防护要求、标准规范,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及时纠正各类质量通病。自2021年6月起,济宁市在新建人防工程内统一推行新式人防标识标牌,形成指示牌、示意图等一系列整体性标注,让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得出、认得准、找得到人防工程。
在“管理”上,全面实施“网格+码”管理新模式。2022年以来,按照“无缝对接、全方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要求,将全市划分为91个管理网格,构建了“统一指挥、责任明确、运转有力”的人防工程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人防工程“网格+码”工作,“二维码”涵盖七大板块内容,开创了“网格长分工负责、基础信息一扫即知、使用维护一看就懂”的管理新举措,丰富了网格化管理内容,拓宽了人防宣传渠道。
在“使用”上,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具有鲜明人防特色的公益服务载体。济宁市积极发挥人防服务民生作用,吸引社会资源利用人防工程开办地下商城、文娱、餐饮、仓储等项目,累计为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平战结合,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积极推动社会化利用,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率达72%,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近年来,济宁市聚焦数字强市突破,充分释放数字动能,全力提升数字济宁建设成效。在“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政府建设...[详细]
“三夏”生产中,济宁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助力夏粮丰产丰收。[详细]
无偿献血是保障临床血液正常供应的关键,为提升献血者们的满意度、获得感,今年5月底,优化无偿献血者奖励政策在济宁落地,由济宁中心血站...[详细]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2024年1月1日正式入户登记。[详细]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以文旅融合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智慧科技为助力,全力推动文化与科学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曲阜市成为全省唯一的“文化...[详细]
眼下,济宁市夏粮正集中收获,各地加强农机调度,抢抓时机开展抢收,并做好烘干、晾晒、收储服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详细]
济宁市创新产教融合的技工教育模式,聚焦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应用型人才,赋能制造强市建设。[详细]
近年来,济宁市健全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打响“幼有所育”特色服务品牌。今年上半年,济宁市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