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与南方投资集团创新开展联合培养 打造高技能实战型青年人才队伍
今年9月,联合培养班学员正在110千伏水沥输变电工程进行电缆接头安装作业。 陈方静 摄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李濛在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已工作三年,主要职责是日常巡视、防外力破坏、隐患消缺和检修等。但过去的半年,经过1个月的集中封闭培训、5个月的工程建设项目实战训练,李濛有了很不一样的收获。
“以前电缆敷设好后,往地下一埋,我什么都看不到。现在我知道它一步步是怎么做的,对结构、原理有更深的理解,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故障或者隐患,我能知道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去解决。”李濛说。
今年4月,为落实网省公司加强“三基”建设精神要求,全方面提升电缆专业核心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广州供电局、南方投资集团创新开展了电缆专业联合培养,选拔了包括李濛在内的26名学员,为期6个月。
“此次联合培养规模大、专业强、链条全,以同等标准、同等培养的原则,为主业、辅业单位提供互相对照、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为双方培养了一批匹配发展、结构符合常理、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高技能实战型青年专业人才队伍。”广州供电局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广州供电局改革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电缆专业联合培养既是对未来高价值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的有益探索,也为新阶段广州供电局开展“三基”建设、三项制度改革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在基层一线岁的联合培养班组长陈鹏飞比李濛早工作一年,现在是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一所高级作业员。可因为缺乏工程实战经验,在进行项目验收时,他总觉得很多标准拿捏不到位。“大家总是讲,要抓细节,可你就是找不到容易犯错的地方。有的老师傅就会说,如果你干过工程,这么多东西你肯定就明白了。”
联合培养班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中级作业员阮耀萱也有同样的感受。“之前参加现场协调会,有实施工程单位指出,由于条件的限制,某个地方无法按照设计的基本要求去做,协商采用新方法去施工是不是能够。”阮耀萱说,“如果规程里没有规定、现实里又很少这么做,而且我没有遇到过,那我很难拍板到底行不行,或者去提出建设性意见,只能请自己的师傅来。”
广州供电局生技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以往主网单位电缆运行人员参加电缆工程项目施工、检修及交接试验机会较少,对工程管理参与深度不足,在工程验收、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分析处理等环节应对能力相对不足。而南方投资集团下属各单位对设备正常运行相关规程、规范掌握程度不够,在电缆工程项目施工、检修过程中无法完全对标主网单位的运维要求,也缺乏具备独立管控施工现场、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能力的骨干人才储备。
在培养过程中,学员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前期,在清河电缆培训基地系统学习电缆专业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工程相关的全方位电缆实操技能;后期,进入南方投资集团下属单位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与联合班组所承担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所在地,参与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前期可研、现场勘查、实施工程的方案编制、现场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就这样,一群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人,组成了一个班组。他们共享资源,参与实战训练,互相学习促进。
5月19日下午,联合培养班接到紧急任务,220千伏麒永线遭受外力破坏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广州市越秀区用电。此次故障电缆截面达2500平方毫米,也是目前广州最大截面电缆,每米重达百斤。受场地制约和电缆保护的需要,1000公斤电缆一定要通过人力搬运至现场,再进行敷设安装,对抢修进度把控、安全风险管控都提出了极大挑战。
“看到他们的进步真的好开心,只有真正学到东西,才能够提高个人,更上一层楼。”卢汉泉从事电力工作26年了,这回他以广州市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管理员的身份,担任联合培养班班长。他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能一点点传授给大家,让年轻人可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作为南方电网公司“创先引领、标杆示范”的代表单位,广州供电局创新发展,当好中心、窗口、标杆,坚持党建引领,从企业高水平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出发,着力从人才的“选”“育”“用”“留”等所有的环节创新突破,制定了《广州供电局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推动建立了“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才管理机制。